“35歲”,是危機,還是機遇……
前一段時間,關于“華為清理34歲以上員工”的消息甚囂塵上,雖然華為對此態度模糊,但也在提醒我們:35歲,就是職場生死線。
35歲,被設為職場的生死線。無論是考公務員還是應聘企業,都常會看到“不超過35歲”的要求。連女人生孩子,超過35歲,就會無條件的給你蓋上“高?!钡拇?。35歲,是一個即尷尬又難跨越的坎。
不可否認的是,在職場上,對“年輕人”更偏愛。雖然老員工擁有更多的知識和經驗,思維能力更高,情緒控制力更好,更有助于商業發展。但如果只是處于基層,生產力和新員工相比,并沒有什么差別。
而對于企業來說,老員工的人力成本高,適應不了快速發展的商業化,往往只能走人。
35歲,是危機,也是機遇。
雖然“35歲”讓人恐慌焦慮,但也并不是一刀切。如果你有實力,自然不怕;如果你一時半會兒改變不了,或許出去闖闖能看到更廣闊的天地。
對于職場來說,公司提供多渠道上升空間、個人不斷充電并提升能力,是應對的唯一法門。
35歲“職場生死線”,既然是職場的一種潛規則,首先要看自己是否認同和接受這一規則。如果不接受又沒有能力改變,可以選擇換一個崗位或者環境。如果沒有改變的魄力和決心,又不想承擔改變的風險,只能接受這種規則。但是所有人在工作中都應該懷著積極的心態,學習相關知識,展示自己的才能。
上一條:
沒有了
下一條:
跳槽——“裸辭”,還是“騎驢找馬”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