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<table id="v075j"><strike id="v075j"></strike></table>
    2. <acronym id="v075j"><nav id="v075j"><address id="v075j"></address></nav></acronym>
      HR告訴你,怎樣才能不為面試糾結?
      日期:2017-12-28 瀏覽

      前幾天剛面了一位軟件開發的大三女生,她的編程語言基礎比較扎實,有實驗室項目經歷,獲過一些省級以上編程大賽的獎項。終面時她告訴我,自己希望能成為優秀的軟件開發工程師。但身邊包括父母在內的很多人都勸她,女孩子做程序員會極其吃力和辛苦,還不如去考公務員,安安穩穩的。

      勸她的人太多,慢慢的自己都開始有點恐懼程序員的辛苦,到底是找自己想做的工作,還是去準備考公務員?即使去考公務員,萬一考不上呢?又會白白浪費那么多時間。心里像打了無數個死結,不知該如何是好。

      我問她,來面試前,你用了多少時間學習和準備面試?

      她說學習編程主要靠平時積累,近一個月,準備面試大概每天用3小時。

      我又問她,那在心里糾結自己如何選擇未來,大概需要用多少時間?

      她沉默了一會,說好像從大三一開學到現在,每天無時無刻都在糾結,快崩潰了。


      書籍《拆掉思維里的墻》中提到:花時間來郁悶,是等待成本?;〞r間來嘗試,是穿越成本。

      從大三開學到現在有半年之久,她用來糾結和郁悶的時間,如果每天4小時,半年來大概花費了720小時去糾結。而平時積累的學習,加近一個月來準備面試,每天3小時。那么:

      穿越成本: 2h × 30 × 6 + 3h × 30  = 450h
      等待成本: 4h × 30 × 6 = 720h

      一些時候,我們會陷入各種各樣的糾結中,使得等待成本遠遠高于穿越成本。效率在糾結中被無限降低。但很多時候,你所糾結的對解決問題并沒有太大的幫助,甚至是毫無意義。就像下面這幅小漫畫:


      那么,你該怎么辦呢?永無休止地糾結下去?

      當自己需要做出某個決策,而又無比糾結時,需要先評估自己的等待成本是否超過穿越成本,并據此做出一個選擇,再去分析:

      1.這個選擇,是不是自己喜歡和擅長的?

      有的人在做選擇時會考慮,身邊的人希望我做什么?做成功這件事后,我能夠獲得什么?不考慮自己是否喜歡和擅長,往往會為以后內心的反悔埋下種子。做自己喜歡和擅長的事情,才有更多可能去極端專注,成功的幾率也會大些。

      2.如果你不做,會損失什么?

      如果不做某件事,會有巨大的心靈或身體的損失,那說明這件事情應該做。而如果某個公司自己喜歡很久了,但就不要想著自己能力不足或者HR會有多苛刻,因為機會往往就這樣錯過了。

      3.如果做了,在所選擇的事情上,自己能保持多大的競爭優勢?

      SWOT分析是個常見而好用的方法,即全面分析自己的優勢(Strengths)、劣勢(Weekness)、機會(Opportunities)與威脅(Threats)。

      如果可以理性的梳理好這些,并且做出決策,當然是最好。如果暫時無法做出決策,那就送給你一個字:做!

      等待和糾結的時間越長,越不敢輕易去嘗試,總是想分析出最好的方案,卻又把時間耗在了無休無止的糾結上,并且焦慮的心情會持續消磨自己的意志和判斷力,到最后可供選擇的每一種可能會被放棄。千萬不要糾結致死。

      工作三年,無論是自己或是身邊的HR朋友,都遇到過很多因為擔心面試無法通過而不敢投遞簡歷的同學。所以每次面試開始之前,我會告訴面試者,當你走到我面前參加面試的這一刻,你已經贏了一半,剩下的一半就需要你心情放松不緊張、正常發揮來贏得了。

      看到這里,有同學會在心里還會叨念:我還要更多的攻略,還有好多問題解決了我的面試準備才能萬無一失!

      看,你又被所謂的「好多問題」給糾結了。

      操操操射进去射进去_18禁肉肉无码网站_xxxx中国农村_一级a片精彩无码
      1. <table id="v075j"><strike id="v075j"></strike></table>
      2. <acronym id="v075j"><nav id="v075j"><address id="v075j"></address></nav></acronym>